花卉网 — 您身边的花草养护与盆景制作专家!关注花草乐让生活,温暖如花。

福建省长乐市城市森林建设纪实‘天博官方网站’

时间:2024-04-21 19:50编辑:admin来源:天博官方网站当前位置:主页 > 养花知识 > 阳台种菜 >
本文摘要:生态长乐·持续创新谋提升——福建省长乐市城市森林建设纪实中国绿色时报12月12日报道登临山顶鸟瞰,远山绿野青翠,近岭繁花似锦,山下城区隽永秀美,青山秀水包容的福建省长乐市已然成为海峡西岸前庭院内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天博官方网站

生态长乐·持续创新谋提升——福建省长乐市城市森林建设纪实中国绿色时报12月12日报道登临山顶鸟瞰,远山绿野青翠,近岭繁花似锦,山下城区隽永秀美,青山秀水包容的福建省长乐市已然成为海峡西岸前庭院内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600年前,郑和率领航海舟师从这里开启国门七下西洋,实现了闯荡世界的梦;600年后的今天,拥有68万人口的侨乡长乐市,顺应海西建设大势,在稳居全国百强、福建十强县(市)阵营的同时,抢抓机遇打造生态长乐,市委书记吴贤德和市长王绍知倡导全市人民牢固树立绿化是第一招商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生态资源、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打造路连林隔、林水一体、山林一色的城乡绿化新格局,确保资源增长、景观增色、生态增效,实现了三城(河港城、空港城、海港城)三群(西部城镇群、闽江口南岸城镇群、东北部城镇群)、生态链接、城乡一体、以港兴市、跨越发展空间布局的生态建设目标,全市81.9%的土地实现了绿化,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向党和人民交出了非同凡响的答卷。

四绿工程统筹城乡依靠群众绿满城江海抱城,碧水粼粼。走进长乐城乡,满眼绿色清新。长乐把绿作为塑城之魂,精心部署,扎实推进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建设,2011年,全市已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6亿元。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广泛参与,这是我们以四绿工程为切入点,努力打造显山露水绿满城的法宝。长乐市委书记吴贤德一语中的。长乐市林业局局长杨渭平对我们说,建设四绿工程,给长乐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大变化:植树造林绿了山,生态环境大改善;收、放、扩工程增了地,给发展腾出了新空间;城乡公园添景致,森林旅游丰富了新内容,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在我们的视野里,城市园林主题突出,乡村庭院美景连片,路网河渠绿色包容,构筑了一道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绿色城市秀吴航近年来,生态长乐建设以史无前例的气势在吴航大地拉开序幕。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共同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生动和谐的生态长乐之歌。

长乐市城市绿色建设以创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为载体,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园林化建设,按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显山露水、人景交融的要求,合理利用周边山体、水系,充分考虑建筑风格、造型、色彩等因素,形成城区绿美相拥、城郊森林环抱、林水相依、林路相连、山水辉映、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提升了城区绿化水平。目前,城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26.29%,绿化覆盖率达42.13%,绿地率达39.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31平方米。建成区拥有2个城市森林公园,市民出门不足500米就有休闲绿地。

为把长乐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滨海城市。长乐市建绿地、扩广场、修公园,种大苗、栽好树、保成活,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的格局基本形成。他们按照《长乐市城乡总体规划》,把18个镇(乡、街道)规划为包括河港城、空港城、海港城以及西部城镇群、闽江河口南岸城镇群、东北部城镇群在内的三城三群,将城市发展的一系列生态及环境指标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以各个生态项目为纽带,使三城三群形成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的生态城市体系。

长乐市林业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把建设公园视为重要的生态公益林系统。昔日的三台案山,是杂草丛生的乱坟岗。长乐市将其建设成植物园,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它的生态功能,成为占地1300多亩的长乐绿肺。

长安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400亩,种植有大榕树、香樟、台湾栾树、赤桐、蓝花楹、桂花、盆架木和梅花等景观大树及造型植物为主,昔日臭气熏天的长安村口,如今变成了绿树婆娑的城市街心公园。如今,长乐市形成了以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公园、长安森林公园为骨干,镇(乡、街道)、村居森林公园相结合的三级森林公园发展框架。

先后建成260多处绿色生态公园,使全市城乡达到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公园维护高效低耗、宜居环境优美宜人的目标要求。绿色村镇惠民心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

长乐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建设乡村公园,以绿化促美化、促文明、促致富。近两年累计投入资金4000万元,创建绿色乡(镇)7个,绿色村庄55个。村村镇镇建公园。

长乐市引导农民栽种摇钱树,拓宽致富路,使荒山穷山变为青山宝山。利用乡村闲置抛荒地,以冠名权的方式鼓励华侨和企业家捐建,建成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功能齐全的乡村公园200多个,面积超万亩,投资超亿元,实现村村有公园。家家户户种好树。长乐市每年选择条件较好的10个村庄作为试点,实施以生态绿化为重点的综合改造。

通过绿色示范村的建设和扶持,种植名贵树,绿化又致富的理念在广大村镇干部群众中牢固形成。统计表明,全市农村种植各种名贵树木10万多株。

领导助力绿乡村。2011年3月18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带领省、福州市和长乐市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和青年志愿者3000多人,到长乐市参加纪念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活动。党政军民携手栽植黄金香柳、台湾栾树、高山榕、海南蒲桃等绿化大苗1万多株。

在省市领导干部的引领下,社会各界种树植绿成为风尚。长乐市通过冠名权和表彰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家、华侨和社会知名人士以绿色回报社会,通过广泛地认种认养,既提升了绿化的宣传效应,又增强了义务植树全民意识。在长乐农村,处处可见生态文明。

结婚纪念林、海峡姐妹林、子女成长林、家乡思念林遍布长乐山乡。绿色通道四季美长乐市在通道可视范围内,全覆盖延伸绿色纽带。他们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的重要门户通道以及境内峡漳线、福北线、两港线、西泽线等重要的交通主干线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实施绿化美化,达到了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效果,并创新了多种绿化形式。借地建绿。

长乐市以每亩每年补偿300元-500元、补偿期25年的标准,向农民借地绿化,所种林木按照属地所有的原则给农户发放林权证,并按非规划林地造林属性进行管理。这种方式被农民非常形象地称为人在家里躺,钱在树上长,既解决了绿色通道的用地,也解决了农民的收益问题,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租地扩绿。对高速公路和高架桥等重点路段,采取绿化带外移的方式进行租地扩绿。见缝插绿。

长乐市各级政府发动沿线企业、村庄参与绿色通道建设,通过加宽加实加美的措施,有效地提升了绿化质量,美化了通道的景观效果。精品靓绿。为了塑造福建省门第一道,长乐市斥资6000多万元打造机场高速公路森林通道。按照补植修复、拓展延伸、调整提升的思路,以公路为骨架向两侧可视山延伸,形成纵横错落的8种植被类型,种植以色彩、花期不同的20多种树种,使沿线植被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展现省会窗口生态城市的靓丽形象。

绿色屏障保家园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是长乐人民的生命林和保安林。1919年长乐的一场海啸淹死269人,毁灭民房2.6万多间。2005年10月2日,龙王台风登陆长乐,倾盆大雨,降雨量达到206毫米。长乐务林人真切地意识到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性。

长乐市林业局积极探索建设路径,科学地提出了收、放、扩理念。收,即针对沿海基干林带长期管护主体不落实的现象,按照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主体不变,把管理权收归市级统一管理,强化建设与管护,进行全线埋设界桩,通过退耕、退果、退养还林,有效提升防护功能;放,即适当放宽二线林带管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集体、企业和个私营林造林,充分调动林农的积极性;扩,即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废杂地、闲置地建设乡村公园,在房前屋后、河道水系种植名贵树种,扩大新的绿色领地,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近几年来,长乐市在生态屏障建设中,先后完成退耕面积2000多亩;完成防护林带造林和低效林改造面积1.2万多亩,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

生态屏障的建设,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使每年新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控制在了800亩以内。把绿色还给海岸,把利益送给人民。受惠于沿海防护林工程,沿海流动沙丘面积逐年减少,沙改田面积稳步增加,许多过去寸草不长的沙荒地如今变成了囤粮田和聚宝盆。

保护湿地示范引领打造生态新亮点泱泱闽江,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闽江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地处入海口的长乐市,经济繁荣,寸土寸金,一些部门为自身的发展,盯着这片湿地打主意,或围垦开发,或工业建设,排污湿地闽江河口滩涂曾经分布的大量红树林逐渐消失,植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导致鱼类和水禽栖息环境和取食地减少。

长乐务林人主动担负起了保护母亲河闽江的重任,他们开辟了长乐湿地保护的新篇章。积极履行保护义务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5万亩,是东亚澳大利亚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越冬地和庇护所,水鸟资源异常丰富,有水鸟9目24科152种,每年在湿地越冬的水鸟有2万只以上,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数量超过5万只,此外,还是燕鸥类的重要繁殖区。分布有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脸琵鹭、勺嘴鹬、遗鸥、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鹤、卷羽鹈鹕、小天鹅等珍稀、濒危物种,有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2002年,思想开拓的长乐市林业局局长杨渭平新上任,便积极申报提升闽江河口湿地保护级别,200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长乐市委、市政府在人事和编制紧张的情况下,特事特办,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长乐市紧密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湿地国际、亚太迁徙水鸟保护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和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开展了湿地与水鸟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和活动。2003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的帮助下,杨路年、文贤继等国际自然保护专家来到长乐,推动了闽港水禽与湿地保护的紧密合作。

长乐市领导带领湿地科研与建设人员,广泛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考察香港米浦国际湿地、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广东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高起点编制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目前,正按着规划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瞄准先进大手笔建设长乐务林人没有满足现有的湿地范围,延伸保护地带,还因地制宜地在自然保护区南侧规划新建了湿地公园。2008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了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长乐市林业局刚性执行《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建到底。

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湿地公园实际,结合科普宣教、市场需求和生态承载力,发展湿地生态农业、生态观光、生态水产养殖、游憩体验和文化体验等湿地资源合理利用项目,以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共享建设成果,引导群众变被动保护湿地为主动融入保护,自发地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保障闽江河口湿地健康持续发展。湿地公园依托湿地、水鸟、植被等自然景观资源及其分布特点,充分挖掘湿地、农耕、渔业等文化内涵,在湿地公园内开设天然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养殖区、湿地观光园、湿地生态农业园、湿地古榕文化街5个景区,各个景区连成一体,各有特色,最大地发挥湿地系统保护、科普宣教和资源合理利用三大功能。

湿地公园在建的湿地博物馆(科教中心)总投资达2500多万元,占地1万平方米。这个博物馆,采用半封闭式的空间布局,造型新颖,外部轮廓酷似一只展翅飞翔的海鸟。步入其中,通过可透视的玻璃地板,仿佛脚下就是潺潺的流水,茵茵的芦苇。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是长乐湿地博物馆的陈列主题。

在这个融传统文、图、物的史证和现代声、光、电手段于一体建设的生态博物馆里的七大展厅,既相对独立,又融会贯通,将展现长乐保护、恢复湿地的创业历程。立足现实全体系管护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崇高追求和礼赞,结合湿地保护和建设,长乐市林业局干部职工用真情和奉献链接了一串串河口湿地管护的珍珠。

筑牢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屏障。闽江河口湿地是长乐人民自发保护和管理的一个湿地,他们带领湿地周边的民众主动担当起了保护闽江河口湿地的重任,专门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使保护范围逐步扩大,变过去的单打独奏为如今的群防共管,成为保护闽江河口湿地自然环境的有生力量。综合治理互花米草侵袭闽江河口生态。闽江河口湿地原来分布着大量的红树林,由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互花米草繁殖太快,大面积侵蚀、破坏近海生态环境,不仅使海水水质下降,诱发赤潮,而且导致沿海湿地干涸、板结,造成大片红树林消失。

长乐市林业局联手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师范大学,开展互花米草综合防控课题研究与互花米草综合防控技术的优化及机理和效应课题研究,通过围堰、齐地刈割、水淹等措施,在彻底根除互花米草后,种植秋茄、芦苇与短叶茳芏等替代植物,结合鸟类栖息地改造治理互花米草900亩,成效显著。强化科研保护生态安全。

闽江河口湿地是国家级重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长乐市林业局与省、市林业部门、湿地资源监测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投入资金完善监测设施,严格落实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没有发生野生动物疫病情况。长乐市与福州大学合作开发建设湿地水鸟网络监测与疫源疫病预警系统,建立鸟类实时网络视频侦测网站,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直接侦测与遥控,实现人机协同与监护,努力打造国内候鸟监测体系一流水平。

长乐市拓展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先后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共建了国家地理学人才培养闽江河口湿地创新实习基地和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闽江河口湿地观测站,聘请国家湿地保护与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兴土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学术顾问,在自然保护区建立院士工作站。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违法犯罪活动。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强化资源监管作用,加大保护巡护力度,聘请5名专职湿地管护员第一线巡查。

多年来,他们组织森林公安开展专项行动,查处乱捕滥猎禽鸟、围垦破坏湿地等案件,对违法分子进行了严厉打击,使这片湿地成为鸟儿的天堂。合力创森转型发展提升侨乡幸福感长乐一直在变,侨乡长乐、海上长乐、生态长乐。

绿色长乐多元汇聚,生态长乐承载期望。如今,站在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新起点的长乐务林人,把争创森林城市作为新目标、新使命,纵深推进生态长乐建设,提升了健康生活的幸福感。创新思路抓生态,打造海西森林城长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在稳健的创森之路上,长乐市先后成立了绿化委员会、绿色通道建设领导小组、治理青山挂白工作领导小组、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

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长乐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长乐市2003-2010年林业工作规划》、《长乐市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长乐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引导全市人民在生态长乐建设中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城市建设与林业工作的关系,描绘了生态长乐的壮丽蓝图。市委创森思路明晰,政府创森步履稳健。生态长乐在宏观上突出背景山林和生态圈层的建设,注重营造植物群落,建设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风景林。

在中观上突出路网、河网、城市公园的绿化景观,做到乔木、灌木、草片、花卉科学配置,构建长乐绿色艺术长廊。在微观上突出社区园林景观,采取拆迁增绿、垂直挂绿、见缝插绿、空中造绿、拆墙透绿等办法,使绿色成为每个镇(街、乡)村(社区)的基本色。

长乐市明确创建森林城市目标,扎实建设城市森林景观和沿江沿海防护林两大体系,建成了公园景观、树木品种观赏、纪念林3大功能区。职能部门当参谋,上下联动做推手市委书记吴贤德动员长乐人民建设森林城市,瞄准生态林业,主动有所作为,绿化吴航新城。响鼓不用重槌敲。林业部门乘势而上、不辱使命,务必转变发展方式,在森林城市创建的硬仗中当好主力军。

市林业局局长杨渭平迅速行动。长乐市林业局把富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建议及时递交给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生态长乐,打造宜居之城,科学编制了创森规划。并联动上下左右,把森林城市创建之机视为自主创新之机,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集聚资源,推动长乐市与国家和省市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合作;加强城乡生态建设联动,保证了全市创森工作的指挥与实施。

根据森林城市创建的部署,全市按照政府牵头、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筹资的建设思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成长安公园、香江公园等多个城市森林公园。市区街道和乡镇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将垃圾场和废弃地改建成园林景点200多个。深厚文化作引领,森林城市添底蕴长乐素有海滨邹鲁之称。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名人辈出,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既是明代航海家郑和七率舟师下西洋的起航地,也是文坛祖母冰心、文学巨匠郑振铎的故乡,又是创立清规戒律的唐代高僧百丈禅师的修行地,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在这里更是留下了杏林春暖的佳话。

这里还诞生了950多名进士、11名状元、5位两院院士、8位共和国将军。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和造就了内涵丰富的绿色文化,引领着长乐人创建富有文化特色的森林城市。优化生态环境与弘扬人文环境相融合。建成了别具特色的南山公园、长山湖公园、城市森林公园、芦际潭森林公园等景观公园,还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姚广孝纪念馆、郑忠华公园等纪念公园,更有文化底蕴深厚的郑和公园、郑和航海馆、冰心公园、郑振铎公园、董奉草堂等文化公园。

优美的环境不仅为人们休闲提供了好去处,还让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得以代代传承。弘扬生态文化与倡导人文精神相促进。

长乐市依托绿化馆、湿地博物馆、董奉草堂等公园场馆,建立了首批20个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宣扬生态道德,倡导生态文化,共建绿色家园成为了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建设生态景观和打造旅游景点相结合。结合山水自然优势,把旅游的概念融进闽江沿岸、闽江河口湿地、乡村园林公园的改造提升,使其更具生态韵味,将其打造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转变方式兴生态,创建基础在人民。近几年来,全市每年完成义务植树700多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城乡义务植树登记率达95%。随机抽样调查公民对绿化重要性的知晓率达88%以上,对森林城市创建的群众支持率达85%以上。

市长王绍知说:实施绿化、创森等生态带动,是长乐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化,有利于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长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艾前进刘航星)。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长乐市,城市,森林,建设,纪实,‘,天博,天博官方网站

本文来源:天博官方网站-www.niagarapoolandspa.com

上一篇:木材战略储备美丽河南建设的新亮点‘天博官方网站’

下一篇:没有了

养花知识本月排行

养花知识精选